忍者ブログ
| Home | About | 诗词理论 | 诗词集 | 诗词趣话 | 词评 | 其他 | 戏曲 | Other |
[96]  [95]  [94]  [93]  [92]  [91]  [90]  [89]  [88]  [86]  [83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昆曲去声字的字声特征

----------俞为民

摘 要:在昆曲的字声中,去声字的调值最高,具有高亢激越的字声特征,其腔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

降的进行形式,上升部分的腔格有完全与不完全两种形式的腔格。去声字在叠用或与其它字声组合

时,有单音腔格与繁腔两种类型,其腔格的处理,也有不同的形式。



正文:

昆曲依字声定腔,腔格与曲文的字声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字声,便有相应的腔格。以下就四声中去声字的字声特征及其腔格作一论述。

去声字的字声特征

在平、上、去、入四声中,去声字的调值最高,如明代王骥德在《曲律·论平仄》中将去声字与其它三声作了比较,指出去声字具有“往而不返”的特

征,如云:“平声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返,入声逼侧而调不得自转。”所谓“往而不返”,就是出口即高揭。对于去声字的这一特征,古人称之为“送音”,如明代沈宠绥《度曲须知·四声批款》云:“古人谓去有送音,上有顿音。送音者,出口即高唱,其音直送不返也。”所谓“送音”,也就是发声出口须揭高而有力。《玉钥匙歌》:“去声分明哀远道”(一作“去声分明直远送”)因此,去声字腔格总体上具有高亢激越的特色。也正因为去声字腔格具有高亢激越的特色,故去声字常用在领头发调、剧情转折、表现剧中人物的慷慨激昂的情绪及煞尾之处。如明沈憬【商调·二郎神】《论曲》云:“若遇调飞扬,把去声儿填它几字相当。”清万树《词律,发凡》也指出:“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尤其在一曲之首句,若用一去声字,便可领起全曲之曲情,如清代徐大椿《乐府传声·起调》云: 法之最紧要不可忽者,在于起调之一字。通首之调,皆此字领之;通首之势,皆此字
蓄之;通首之神,皆此字贯之;通首之喉,皆此字开之。如治丝者,引其端而后能竟其绪,此一字,乃端也。未有失其端而绪不紊者。人但知调从此字为始,高则入某调,低则入某调,七调从此而定,此语诚然, 不知此乃其大端耳。此字一梗,则全曲皆梗,此字一和,则全曲自和。故此一字者,造端在此。其详审安顿之法,不可不十分加意也。
PR
この記事にコメントする
name
title
color
mail
URL
comment
password   Vodafone絵文字 i-mode絵文字 Ezweb絵文字
プロフィール
HN:
No Name Ninja
性別:
非公開
Powered by Ninja Blog Template by CHELLCY / 忍者ブログ /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