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平声篇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曰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曰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PR
炼字与炼意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代嬗,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体",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望凤来仪的一面艺术旗帜。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代嬗,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体",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望凤来仪的一面艺术旗帜。
卷五百八十
卷580_1 「病中书怀呈友人」温庭筠
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顽童逃广柳,羸马卧平芜。
黄卷嗟谁问,朱弦偶自娱。鹿鸣皆缀士,雌伏竟非夫。
采地荒遗野,爰田失故都。亡羊犹博簺,牧马倦呼卢。
卷580_1 「病中书怀呈友人」温庭筠
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顽童逃广柳,羸马卧平芜。
黄卷嗟谁问,朱弦偶自娱。鹿鸣皆缀士,雌伏竟非夫。
采地荒遗野,爰田失故都。亡羊犹博簺,牧马倦呼卢。
卷五百七十八
卷578_1 「送李亿东归」温庭筠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别路青青柳弱,
前溪漠漠苔生。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卷578_1 「送李亿东归」温庭筠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别路青青柳弱,
前溪漠漠苔生。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卷575_1 「鸡鸣埭曲」温庭筠
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铜壶漏断梦初觉,
宝马尘高人未知。鱼跃莲东荡宫沼,濛濛御柳悬栖鸟。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盘踞势穷三百年,
朱方杀气成愁烟。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
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殿巢江燕砌生蒿,
十二金人霜炯炯。芊绵平绿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铜壶漏断梦初觉,
宝马尘高人未知。鱼跃莲东荡宫沼,濛濛御柳悬栖鸟。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盘踞势穷三百年,
朱方杀气成愁烟。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
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殿巢江燕砌生蒿,
十二金人霜炯炯。芊绵平绿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三台令
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蔫,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三台令
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影入空床,不道帏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蔫,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三台令
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影入空床,不道帏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诉衷情 (一)
烛烬香残帘未卷,梦初惊。
花欲谢,深夜,月胧明。(另作‘花欲榭’)
何处按歌声,轻轻。
舞衣尘暗生,负春情。
诉衷情 (二)
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
垂玉佩,交带,袅纤腰。
鸳梦隔星桥,迢迢。
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烛烬香残帘未卷,梦初惊。
花欲谢,深夜,月胧明。(另作‘花欲榭’)
何处按歌声,轻轻。
舞衣尘暗生,负春情。
诉衷情 (二)
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
垂玉佩,交带,袅纤腰。
鸳梦隔星桥,迢迢。
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促拍滿路花・昏灯醉眼憶青青 一地清愁
薄晩窗前立,看陣陣西風。斷枝殘葉作悲聲。添衣呵手,怕曳影階庭。新詞君又問,怎奈懷思倦倦,擇字庸平。
算人間數十載,一夢是一生。昏燈醉眼憶靑靑。寒來暑往,拾不起凋零。念我蛾眉痩,念我多心,莫説那日曾經。
薄晩窗前立,看陣陣西風。斷枝殘葉作悲聲。添衣呵手,怕曳影階庭。新詞君又問,怎奈懷思倦倦,擇字庸平。
算人間數十載,一夢是一生。昏燈醉眼憶靑靑。寒來暑往,拾不起凋零。念我蛾眉痩,念我多心,莫説那日曾經。
愁思 唐 · 鱼玄机
落叶纷纷暮雨和,朱丝独抚自清歌。放情休恨无心友,
养性空抛苦海波。长者车音门外有,道家书卷枕前多。
布衣终作云霄客,绿水青山时一过。
酬李学士寄簟 唐 · 鱼玄机
珍簟新铺翡翠楼,泓澄玉水记方流。
唯应云扇情相似,同向银床恨早秋。
私は一地清愁さんの詞が好きで、学ぶこと、とても多いのだが、昨日の傑作には度肝を抜かれた。
詩の中で典故をどう扱うかで、清愁さんの技巧は空前絶後、この世のものとは思えず、まさに神工といって過言でない。
詩の中で典故をどう扱うかで、清愁さんの技巧は空前絶後、この世のものとは思えず、まさに神工といって過言でない。
元曲格律入门简述
(一)曲之兴起
曲者,古韵文之一。概言之,凡可入乐者,皆可谓之曲也。其名历来驳杂,若唐人之谓曲,乃今之所谓词;元之所谓词,方为今之所谓曲也。简言之,即起于唐宋,继诗词后,大备于元明之南北曲。寻常所言元曲者,即北曲,而南曲大备于明。
曲子自地域而言分“北曲”“南曲”,自形式而言分“散曲”“剧曲”今分而言之,首言南北散曲。
(一)曲之兴起
曲者,古韵文之一。概言之,凡可入乐者,皆可谓之曲也。其名历来驳杂,若唐人之谓曲,乃今之所谓词;元之所谓词,方为今之所谓曲也。简言之,即起于唐宋,继诗词后,大备于元明之南北曲。寻常所言元曲者,即北曲,而南曲大备于明。
曲子自地域而言分“北曲”“南曲”,自形式而言分“散曲”“剧曲”今分而言之,首言南北散曲。
宋词与元曲的风格比较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课《暖流》中,江主席问王辉:“'你知道宋词和元曲有什么区别吗?'王辉作了详细的回答,江主席听了频频点头"。至于宋词与元曲究竟有什么区别,文中并没有说明,因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现跟大家分享一下: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课《暖流》中,江主席问王辉:“'你知道宋词和元曲有什么区别吗?'王辉作了详细的回答,江主席听了频频点头"。至于宋词与元曲究竟有什么区别,文中并没有说明,因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现跟大家分享一下:
词的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对”是相向,“偶”即成双。我国对偶的形式,其渊源极为久远。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雏形的对句。例如《易经•系辞》中,就有这样的句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对”是相向,“偶”即成双。我国对偶的形式,其渊源极为久远。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雏形的对句。例如《易经•系辞》中,就有这样的句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花间集卷第八
孙光宪 四十八首
菩萨蛮 五首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
寒影堕高檐,钩垂一画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
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孙光宪 四十八首
菩萨蛮 五首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
寒影堕高檐,钩垂一画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
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花间集卷第三
韦庄 二十六首
谒金门 二首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
宋袍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韦庄 二十六首
谒金门 二首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
宋袍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注释]
1.形相--端详,打量。
2.从嫁与--任从嫁给他。
其二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注释]
1.形相--端详,打量。
2.从嫁与--任从嫁给他。
其二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花间集》
《花间集》是五代西蜀赵崇祚所编,共收录了自晚唐至五代的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牛峤、孙光宪等十八位词家的五百首作品
。其内容多为风花雪月的男女恋情,且喜好以女子的口吻抒发感情,这样类型的词作约占三分之二,因此总体说来,风格倾向于香软
绮靡。以后世多数评论者的眼光看来,《花间集》格调不高,题材狭窄,感慨不深,且对后世词的创作有着深远却不利的影响。如俞
平伯就认为,“就最早的词的文学总集《花间》来看,即已开始走着狭深的道路”,“一般说来,思想性差,反映面狭”,“‘花间
’的潜势力依然笼罩着千年的词坛”。我们不否认《花间》总体为“艳词”的合理性,但不应仅仅停留于这一历史现象表面,每一现
象都有它产生的原因,无论主观或客观。陆游在《花间集跋》中说:“花间集皆唐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
士大夫乃流宕至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耶?”的确,以后人的眼光看来,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但若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
条件下去体味当时文人的感情,其实也就不奇怪了。
考据起来《花间集》一词源出于古代歌女酒令。《花间集》是一种能用小令来写故事的超凡本领。我们在文字上面看到的,是一
些经过上流文人加工过的艺术品。或者是文人们代替女性设身处地想出来的文学作品。欧阳炯的序文说,这部五百首的《花间集》是
“广会众宾”所收集的“近来诗客曲子词”。其所以有必要结此一集,乃是因为编者感觉到当时的“南朝宫体”和“北里倡风”,不
但形式不好,不是“言之不文”。而且这里并没有什么真实内容,也不是“秀而不实”。因此他特别抬出了温飞卿,李太白等等几个
大名家,把他们的词作为模范。欧阳炯的序文虽然也提到了李白的“应制清平乐词四首”,但却并未选入《花间集》。
《花间集》的姊妹编《尊前集》不分卷本。《尊前集》选了二百八十五首,其牛包括一些唐人作品,比如李白,韦应物,刘禹锡
,白居易等等。当然了,《花间集》仍然是以五代词文作品为最多,比如欧阳炯就占三十一首,孙光宪二十三首,而和凝的五首《江
城子》写一个连属的故事,正是后世《五更调》的重要范本。所以不应该把《花间集》当作某一地方作家的选集,而是应该说,《花
间集》是代表中国在第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第十一世纪四十年代这一百多年中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把《花间集》
奉为词的正宗。所以把此《花间集》作品称为“本色词”,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般而言,历史上的词以长短分类:以“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事,故称之为“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是为“中调”
。而五十九字以内的词则为“小令”。《花间集》所收入的词品,只有小令和中调而没有长调慢词。这倒并不是选者对小令有偏好,
故摒弃慢词而不录,实在因为自晚唐至五代(甚至在北宋初年)慢词还没有发展出来。另外一个早期选集《尊前集》也是如此,只收小
令和中调。为什么较短的词称为小令?这个令字起源甚古,颇有些来历。令是酒令的简称。酒令是古代宴会中的一种风俗。《史记?滑
稽列传》的淳于髡说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的“执法”和“御史”就是执行酒令和纠令的。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与五代后蜀赵崇祚(公元941年人)所选录的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一共十卷。其中除温庭
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比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
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这些词家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和韦庄是主要代表作家。
他们二人虽都侧重多写艳情离愁,但是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歌咏旅愁,闺怨
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
其实《花间集》入选的作者也不限于后蜀一地。例如孙光宪虽是蜀人,却长期在荆州(今湖北宜昌)高季兴部下做官(公元926—963
年间),甚至在《花间集》结集时候他也不在成都,而他的词却被选了六十一首之多,仅仅次于温庭筠。有意思的是编者赵崇祚是词人
,可是他自己一首词也没有收入《花间集》。由此可见,选者态度客观毫无自利私心。
花间集叙
武德军节度判官司欧阳炯[1]撰
镂玉雕琼[2],拟化工[3]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
则金母词清[4],挹霞醴则穆王心醉[5]。名高《白雪》[6],声声而自合鸾歌[7];
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8]。《杨柳》《大堤》[9]之句,乐府相传;《芙蓉》
《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帽之簪[10];竞富尊前,数十
珊瑚之树[11]。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
玉指,拍按香檀[12]。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13],扇北
里[14]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15],所谓秀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16],
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17],则有
李太白之应制[18]《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19]作
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字弘基[20],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
独殊机杼之功。广会众宾,时延[21]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22]五百首,分
为十卷。以炯[23]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叙引。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
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庶使西园[24]英哲,用姿羽盖[25]之欢;南国婵
娟,休唱莲舟之引[26]。
时大蜀广政三年[27]夏四月日叙。
[注释]
1.欧阳炯--(896-971)五代词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其词见于《花间
集》、《尊前集》。
2.镂玉雕琼--雕刻琼玉。形容刻画工夫。
3.化工--自然的创造力。
4.“是以”句--云谣: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
子谣,因首句为“白云在天”,故名白云谣。金母:即西王母。
5.“挹霞醴”句--挹霞醴:酌仙酒。穆王:即穆天子。
6.《白雪》--古曲名。师旷所作。
7.鸾歌--鸾鸣。
8.凤律--《吕氏春秋•古乐》:“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故称音律为凤律。
9.《杨柳》《大堤》--乐府曲名。
10.玳瑁之簪--装饰有玳瑁的簪。晋张华《轻薄篇》有“横簪刻玳瑁”句。三千玳瑁
之簪:形容来客众多且富有。用《史记•春申君传》平原君与春申君夸富事。
11.数十珊瑚之树--用石崇与王恺以珊瑚树争豪事。
12.拍按香檀--以檀板为节拍。
13.宫体--宫体诗,指南朝梁“伤于轻艳”的诗风。
14.北里--唐长安平康里,因在城北,也称北里,是妓院所在地。
15.不文--不文雅。
16.率土之滨--境城之内。语出《诗经•小雅•北山》。
17.明皇朝--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712-756)。
18.应制--受皇帝命而作。李太白之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见《尊前集》。
19.迩来--近来。
20.弘基--《花间集》的编辑者赵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详。编此集时任卫尉少卿。
21.延--收纳。
22.曲子词--词的别称。
23.炯--欧阳炯。
24.西园--三国魏邺都的西园,魏文帝曹丕集文学侍从之臣游宴、赏月的地方。后来代
指游宴地。
25.羽盖--以翠羽为饰的车盖。
26.莲舟之引--即采莲曲,乐府清商曲辞。
27.大蜀广政三年--后蜀年号,相当公元940年。
花间集卷第一
温庭筠 五十首
温庭筠(812?-866),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终仕国子助教。
菩萨蛮 十四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1.“小山”句--写女子的隔夜残妆。小山:女子画眉的式样之一。
小山重叠:眉晕褪色。金:额黄,在额上涂黄色。金明灭:褪色的额黄明暗不匀。
2.“鬓云欲度”句--鬓发撩乱如云,低垂下来。香腮雪:洁白如雪的香腮。
3.“照花”句--对镜簪花。用前镜、后镜对照以瞻顾后影。
4.“双双”句--罗襦上用金线绣的成双的鹧鸪鸟。反衬自身孤独。
其二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
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
2.“藕丝”句--写女子衣裳的颜色。
3.人胜--人形首饰。古代风俗于正月七日(人日)剪彩为人形,戴在头上。
4.香红--指花。
5.风--因走动而生风。
其三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注释]
1.“蕊黄”句--形容女子的黄额妆。
2.“宿妆”句--宿妆:隔夜妆。隐笑:浅笑。
3.牡丹时--牡丹开花的时节,即暮春。
4.暂--一时。指时间短。 其四
翠翘金缕双A*B*,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注释]
1.A*B*(xi1chi4)--水鸟,又名紫鸳鸯。
A*=溪+鸟
B*=束+力+鸟
2.海棠梨--一种果树,二月开红花。
3.笑靥--笑时出现的酒窝。
4.烟草--草色如烟。指春草茂盛的样子。
5.青琐--门窗上雕刻着花格,涂成青色。
6.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此处代指边关。
其五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注释]
1.月胧明--月色朦胧。
2.褰(qian1)--提起,挂起。
3.关情--涉及、牵连别后的情思。
其六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消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注释]
1.玉楼--闺楼的美称。
2.袅娜--轻柔细长的样子。
3.草萋萋-春草茂盛的样子。此处借春草起兴,比喻思远怀人的意绪。
4.“画罗”句--罗帷上画有金色的翡翠鸟。翡翠鸟:即翠鸟。
5.子规--杜鹃鸟,其叫声如“不如归去”。
6.绿窗--此处代指闺人居室。
《花间集》是五代西蜀赵崇祚所编,共收录了自晚唐至五代的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牛峤、孙光宪等十八位词家的五百首作品
。其内容多为风花雪月的男女恋情,且喜好以女子的口吻抒发感情,这样类型的词作约占三分之二,因此总体说来,风格倾向于香软
绮靡。以后世多数评论者的眼光看来,《花间集》格调不高,题材狭窄,感慨不深,且对后世词的创作有着深远却不利的影响。如俞
平伯就认为,“就最早的词的文学总集《花间》来看,即已开始走着狭深的道路”,“一般说来,思想性差,反映面狭”,“‘花间
’的潜势力依然笼罩着千年的词坛”。我们不否认《花间》总体为“艳词”的合理性,但不应仅仅停留于这一历史现象表面,每一现
象都有它产生的原因,无论主观或客观。陆游在《花间集跋》中说:“花间集皆唐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
士大夫乃流宕至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耶?”的确,以后人的眼光看来,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但若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
条件下去体味当时文人的感情,其实也就不奇怪了。
考据起来《花间集》一词源出于古代歌女酒令。《花间集》是一种能用小令来写故事的超凡本领。我们在文字上面看到的,是一
些经过上流文人加工过的艺术品。或者是文人们代替女性设身处地想出来的文学作品。欧阳炯的序文说,这部五百首的《花间集》是
“广会众宾”所收集的“近来诗客曲子词”。其所以有必要结此一集,乃是因为编者感觉到当时的“南朝宫体”和“北里倡风”,不
但形式不好,不是“言之不文”。而且这里并没有什么真实内容,也不是“秀而不实”。因此他特别抬出了温飞卿,李太白等等几个
大名家,把他们的词作为模范。欧阳炯的序文虽然也提到了李白的“应制清平乐词四首”,但却并未选入《花间集》。
《花间集》的姊妹编《尊前集》不分卷本。《尊前集》选了二百八十五首,其牛包括一些唐人作品,比如李白,韦应物,刘禹锡
,白居易等等。当然了,《花间集》仍然是以五代词文作品为最多,比如欧阳炯就占三十一首,孙光宪二十三首,而和凝的五首《江
城子》写一个连属的故事,正是后世《五更调》的重要范本。所以不应该把《花间集》当作某一地方作家的选集,而是应该说,《花
间集》是代表中国在第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第十一世纪四十年代这一百多年中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把《花间集》
奉为词的正宗。所以把此《花间集》作品称为“本色词”,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般而言,历史上的词以长短分类:以“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事,故称之为“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是为“中调”
。而五十九字以内的词则为“小令”。《花间集》所收入的词品,只有小令和中调而没有长调慢词。这倒并不是选者对小令有偏好,
故摒弃慢词而不录,实在因为自晚唐至五代(甚至在北宋初年)慢词还没有发展出来。另外一个早期选集《尊前集》也是如此,只收小
令和中调。为什么较短的词称为小令?这个令字起源甚古,颇有些来历。令是酒令的简称。酒令是古代宴会中的一种风俗。《史记?滑
稽列传》的淳于髡说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的“执法”和“御史”就是执行酒令和纠令的。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与五代后蜀赵崇祚(公元941年人)所选录的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一共十卷。其中除温庭
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比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
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这些词家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和韦庄是主要代表作家。
他们二人虽都侧重多写艳情离愁,但是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歌咏旅愁,闺怨
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
其实《花间集》入选的作者也不限于后蜀一地。例如孙光宪虽是蜀人,却长期在荆州(今湖北宜昌)高季兴部下做官(公元926—963
年间),甚至在《花间集》结集时候他也不在成都,而他的词却被选了六十一首之多,仅仅次于温庭筠。有意思的是编者赵崇祚是词人
,可是他自己一首词也没有收入《花间集》。由此可见,选者态度客观毫无自利私心。
花间集叙
武德军节度判官司欧阳炯[1]撰
镂玉雕琼[2],拟化工[3]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
则金母词清[4],挹霞醴则穆王心醉[5]。名高《白雪》[6],声声而自合鸾歌[7];
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8]。《杨柳》《大堤》[9]之句,乐府相传;《芙蓉》
《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帽之簪[10];竞富尊前,数十
珊瑚之树[11]。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
玉指,拍按香檀[12]。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13],扇北
里[14]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15],所谓秀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16],
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17],则有
李太白之应制[18]《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19]作
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字弘基[20],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
独殊机杼之功。广会众宾,时延[21]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22]五百首,分
为十卷。以炯[23]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叙引。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
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庶使西园[24]英哲,用姿羽盖[25]之欢;南国婵
娟,休唱莲舟之引[26]。
时大蜀广政三年[27]夏四月日叙。
[注释]
1.欧阳炯--(896-971)五代词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其词见于《花间
集》、《尊前集》。
2.镂玉雕琼--雕刻琼玉。形容刻画工夫。
3.化工--自然的创造力。
4.“是以”句--云谣: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
子谣,因首句为“白云在天”,故名白云谣。金母:即西王母。
5.“挹霞醴”句--挹霞醴:酌仙酒。穆王:即穆天子。
6.《白雪》--古曲名。师旷所作。
7.鸾歌--鸾鸣。
8.凤律--《吕氏春秋•古乐》:“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故称音律为凤律。
9.《杨柳》《大堤》--乐府曲名。
10.玳瑁之簪--装饰有玳瑁的簪。晋张华《轻薄篇》有“横簪刻玳瑁”句。三千玳瑁
之簪:形容来客众多且富有。用《史记•春申君传》平原君与春申君夸富事。
11.数十珊瑚之树--用石崇与王恺以珊瑚树争豪事。
12.拍按香檀--以檀板为节拍。
13.宫体--宫体诗,指南朝梁“伤于轻艳”的诗风。
14.北里--唐长安平康里,因在城北,也称北里,是妓院所在地。
15.不文--不文雅。
16.率土之滨--境城之内。语出《诗经•小雅•北山》。
17.明皇朝--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712-756)。
18.应制--受皇帝命而作。李太白之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见《尊前集》。
19.迩来--近来。
20.弘基--《花间集》的编辑者赵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详。编此集时任卫尉少卿。
21.延--收纳。
22.曲子词--词的别称。
23.炯--欧阳炯。
24.西园--三国魏邺都的西园,魏文帝曹丕集文学侍从之臣游宴、赏月的地方。后来代
指游宴地。
25.羽盖--以翠羽为饰的车盖。
26.莲舟之引--即采莲曲,乐府清商曲辞。
27.大蜀广政三年--后蜀年号,相当公元940年。
花间集卷第一
温庭筠 五十首
温庭筠(812?-866),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终仕国子助教。
菩萨蛮 十四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1.“小山”句--写女子的隔夜残妆。小山:女子画眉的式样之一。
小山重叠:眉晕褪色。金:额黄,在额上涂黄色。金明灭:褪色的额黄明暗不匀。
2.“鬓云欲度”句--鬓发撩乱如云,低垂下来。香腮雪:洁白如雪的香腮。
3.“照花”句--对镜簪花。用前镜、后镜对照以瞻顾后影。
4.“双双”句--罗襦上用金线绣的成双的鹧鸪鸟。反衬自身孤独。
其二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
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
2.“藕丝”句--写女子衣裳的颜色。
3.人胜--人形首饰。古代风俗于正月七日(人日)剪彩为人形,戴在头上。
4.香红--指花。
5.风--因走动而生风。
其三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注释]
1.“蕊黄”句--形容女子的黄额妆。
2.“宿妆”句--宿妆:隔夜妆。隐笑:浅笑。
3.牡丹时--牡丹开花的时节,即暮春。
4.暂--一时。指时间短。 其四
翠翘金缕双A*B*,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注释]
1.A*B*(xi1chi4)--水鸟,又名紫鸳鸯。
A*=溪+鸟
B*=束+力+鸟
2.海棠梨--一种果树,二月开红花。
3.笑靥--笑时出现的酒窝。
4.烟草--草色如烟。指春草茂盛的样子。
5.青琐--门窗上雕刻着花格,涂成青色。
6.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此处代指边关。
其五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注释]
1.月胧明--月色朦胧。
2.褰(qian1)--提起,挂起。
3.关情--涉及、牵连别后的情思。
其六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消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注释]
1.玉楼--闺楼的美称。
2.袅娜--轻柔细长的样子。
3.草萋萋-春草茂盛的样子。此处借春草起兴,比喻思远怀人的意绪。
4.“画罗”句--罗帷上画有金色的翡翠鸟。翡翠鸟:即翠鸟。
5.子规--杜鹃鸟,其叫声如“不如归去”。
6.绿窗--此处代指闺人居室。
昆曲去声字的字声特征
----------俞为民
摘 要:在昆曲的字声中,去声字的调值最高,具有高亢激越的字声特征,其腔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
降的进行形式,上升部分的腔格有完全与不完全两种形式的腔格。去声字在叠用或与其它字声组合
时,有单音腔格与繁腔两种类型,其腔格的处理,也有不同的形式。
----------俞为民
摘 要:在昆曲的字声中,去声字的调值最高,具有高亢激越的字声特征,其腔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
降的进行形式,上升部分的腔格有完全与不完全两种形式的腔格。去声字在叠用或与其它字声组合
时,有单音腔格与繁腔两种类型,其腔格的处理,也有不同的形式。
甘 州
余少识刘梅史于武昌,不见且二十年。辛亥余为淮南盐官,梅史自吴来访,秋窗话旧,清泪盈睫,其漂泊更不余若也。
余少识刘梅史于武昌,不见且二十年。辛亥余为淮南盐官,梅史自吴来访,秋窗话旧,清泪盈睫,其漂泊更不余若也。
至于一联之中,音节略带拗怒,这在小令短调是比较少的。就连长调慢词,不用领格字的五、七言对句,拗的也不怎样的多。有的拗在句中的,例如《破阵子》: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